联系电话 0731-88822454

试论中国教育学的作为--- 基于中美教育学发展境遇的比较与启示阳荣威,唐琼(教育科学2011年6月第27卷第3期)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30日  点击量:

试论中国教育学的作为

——基于中美教育学发展境遇的比较与启示

阳荣威, 唐 琼

(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南长沙 410082)

摘 要:教育学科在中美两国发展境遇迥异, 美国教育学的发展处于最强势的地位, 而在中国则处于受冷落的境况。美国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是其作为一种强势学科存在的主要推动力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教育学在美国如此繁荣? 美国教师的专业化运动和教育学的应用化以及提升学历后收入的提高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教育学科生存环境, 对我国教育学的发展提出政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 美国; 教育学专业; 生存境况

中图分类号:G40-059. 3

文献标识码:A 1文章编号2 1002-8064( 2011) 03-0070-05

一、中美教育学生存与发展境况比较

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著作5围城6对教育学地位有过形象地描述。/ 因为在大学里, 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 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 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 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 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 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1]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解放前教育学的境况与地位, 读过之后, 我们仍然会有同感, 教育学仍然没能摆脱受冷落的境况。关于这一现状, 我们可以从我国各层级教育学学位授予情况得到明证。

从中国教育学学位占当年总授予的比例情况来看, 教育学学士学位授予所占比例非常小, 1998 年到2008 年期间, 学士学位授予占总授予的比例从3. 61%下降到3.59% , 在所有的学科中均是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其中1998 年和2008 年均为第八; 教育学硕士授予占总授予的比例也非常小, 从1998 年2. 01%增长到2008 年的3.76%; 博士学位授予占总授予情况, 从1998 年的1. 43% 到2008 年只增长到2. 03%, 1998 年在在十大分科中所占得比例排名为第十, 2008 年在大学科中排名第九, 在所有学科中的比例非常小( 见表1) 。教育学在我国, 无论是哪个层级的学位授予情况, 都是出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我国教育学专业受冷清的局面可见一斑。

与中国的情况相反, 教育学在美国却是一门强势学科。美国教育学在授予占当年总数的比例,2008 年在所有学科中排名第三。美国教育学硕士学位的授予数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从1998 年到2008 年期间, 从26. 36% 增长到28. 13% ( 见表1) 。从1998 年在所有学科中所占比例排名第二到2008年排名第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学位的授予的比例也非常大, 1998 年在所有学科中所占得比例排名为第一, 2008 年排名为第二。我们可以从美国教育学学位的授予的情况看到美国教育学专业强势的局面。比较美国与中国的教育学学位的授予占当年授予总数的比例情况可以得知, 美国教育学是规模最大的学科, 可以说发展比较繁荣, 而中国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处于一种受冷落的境况。具体到各学历层级的情况来看, 中美两国教育学学士学位授予情况相差不是很悬殊, 但是在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情况,美国教育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占总数的比例要远远超过中国。在一定程度上, 美国教育学硕士与博士的培养是促进美国教育学作为一种强势学科存在的主要推动力量。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 tp: / / ww w . moe. edu. cn/ NCES: ht tp: / / nces. ed. gov

二、美国教育学学位教育强势发展的原因分析

为何教育学在中美两国的发展境遇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 我们首先要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教育学在美国有如此强劲的发展。

( 一) 教师的专业化运动

1983 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5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6, 开始了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改革浪潮。20 世纪80 年代的这场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主旨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地位的提升。

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一直以来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基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职前教育改革, 如提高教师学历, 高标准设置教师教育计划, 注意培养学生反思判断力等; 职后教育的完善, 如多样化在职教育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等; 教师职前、入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 逐渐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严格把关教师资格考试, 将提高教师学历和能力结合起来。1987 年, 美国成立了全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 N ational Bo ar d of Pr ofessional T eaching Standards )NBPTS) 。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制定教学的高标准, 颁发全国通用的全美优秀教师专业资格证书。[2]

由于美国的专业训练主要在研究生阶段, 美国的教师专业化建设, 对美国教育学尤其是专业硕士的需求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二战后到20 世纪70年代, 是美国专业学位迅速发展时期, 教育硕士占整个专业学位数的42%, 数量不断增长。20 世纪90年代, 专业学位占所有硕士学位的84%, 其中教育和工商管理又占了2/ 3。据2000 年美国教育部5教育统计文摘6报道, 美国现有授予硕士学位的各类大学1416 所, 其中培养教育硕士的大学有900 所, 被授予教育硕士学位的人数在所有专业学位中居第一位。[ 3] 因此, 美国教育学的繁荣与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是休戚相关的。

( 二) 美国的教育学的定位迎合了社会的需求

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教育硕士产生了极大地需求, 美国大学教育学院也因应这种需求, 教育学专业的设置也体现了很强的应用性。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情况, 来观察两国教育学专业的定位差异。

表2 显示, 可以看出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大多属于理论性的课程, 特别在选修课中,如高等教育原理、教育史类课程等多属于理论性课程。而哈佛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课程的特点就是应用性强, 涉及到各种类型的课程, 如种族、教育和美国最高法院、美国高等教育及相关法律知识等等, 实践性强, 并且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可见, 美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 较注重为高等教育或高校的高层管理部门输送人才, 培养目标定位于教师、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培养。美国教育学融合普通教育、专业训练和职业训练为一体, 美国高等教育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多学科的性质, 通才教育、多学科、应用性强和为再就业做准备则是其突出的特点。

 

资料来源: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网站: http: / / ww w . g se. harvar d. edu/ academics/ masters/ highered/ curr iculum/ index . html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网站: http: / / w eb5. pku. edu. cn/ jyx y/

( 三) 提高教育学学历对个人待遇有明显的提高

在美国, 学位的提升对个人待遇的提升有明显的帮助, 这对教师提升学历的期望有比较大的激励作用, 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教育学的发展与繁荣。美国中小学的教师属于社会的中产阶级, 处于中等偏上的社会地位, 有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教师的工资起点基本由该教师的学历来决定, 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起点工资是不一样的, 然后随任教的年限逐年递增工资总额。

从表3 中可以看到美国各学科不同学历层次的工资水平, 各个领域的工资水平随着学历的上升而不断增加。在教育学领域中, 各学历层次的工资水平为: 学士为45, 747 美元, 硕士为58, 660 美元, 博士为68, 120 美元。从中可以计算出, 拥有硕士学历的工资要比学士水平的高出28%, 拥有博士学历的工资要比硕士水平的高出16% 。所以, 随着学历的上升工资水平呈上升趋势, 这对个体而言, 提升学历将会获得较好的收益, 因此会激励广大教师对学历的提升的期望, 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学的繁荣与发展。

 三、启示与作为

( 一) 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前景预测

当今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处于一个相当严峻的发展时期, 但是教育学是社会急需要的专业。分析中国现状, 中小学老师的严重缺乏, 以及教育学专业发展的不足, 中国的教育学的发展迫在眉睫。从研究生学位来看, 从1998 年到2008 年期间, 中国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占授予总量的平均增长速度是0. 159%, 如果要达到美国2008 年美国教育学的水平, 我们以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情况为例, 我们假设中国教育学硕士继续以每年0. 159% 的速度增长, 如果要达到美国2008 年的28. 13%, 还需要经过176. 92 年的发展( 见表4) 。如果中国达到了美国这个水平, 中国所需要的硕士人数是84690 人, 而不仅仅只有现在的11307 人。

中国教育学博士的学位授予所占授予总量的平均速度是0. 055% , 美国2008 年博士学位授予占授予总数的比例是13. 33% 。假设中国0. 055% 的平均速度增长, 那么中国要达到美国2008 年的比例13. 33% 还需要经过242. 36 年的发展( 见表4) 。如果中国达到了美国这个水平, 中国所需要的博士人数是5833 人, 而不仅仅只有现在的890 人。

中国教育学学士学位授予的增长速度是) 0.002%, 而美国的增长速度是) 0. 216% , 但是美国学士学位授予的比例要比中国大得多, 中国在1998 年学士学位所占授予的总数比例是3. 61%, 2008 年是3. 59%, 而美国1998 年是8. 98%, 而2008 年是6.56% , 虽然美国呈现负增长的趋势, 并且比中国负增长要快, 但是中国即使要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6.56% , 中国也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

所以, 就中国目前教育学发展的状况来看, 中国的发展落后美国很远, 如果要达到美国现在所有的发展水平, 中国也需要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 随着中国教师专业化建设推进, 中国对教育学势必有一个较大需求阶段, 那个阶段也是中国教育学繁荣之时。因此, 从目前与美国教育学的差距来看, 从消极的观点来看是中国教育学与美国教育学差距甚大, 但从积极的观点来看, 中国教育学专业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 二) 目前应做的工作

1. 积极跟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大潮。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日益提升, 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建设势必会加速。根据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对政府相关部门将会完善教师专业化的制度, 如严格教师准入制度, 不断完善教师资格证, 提高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 对于非师范教育学的毕业生给予准入政策建立规范的考核与培训制度, 增加进修机会;建立专业组织, 鼓励教师继续学习; 加大对教师金费的投资等,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 教师的专业化对教育学的需求是巨大的, 可以预见我国教师专业化大潮将为教育学的繁荣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我国教育学有必要积极跟进教师专业化大潮, 从而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

2. 改革教育学的培养方式。

社会的发展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教育学能否利用这次发展机遇, 关键就在于能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国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学术性较强, 应用性较弱, 与社会需要类型存在较大的差距, 毕业生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 教育学培养出的学生本来就少, 还经常被社会所拒绝, 所从事的行业很多不是与教育相关的, 这种状况教育学如何能繁荣。

针对这种状况, 我们有必要改革我们教育学人才培养方式。我国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专业教师的培养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要与中国师资缺乏的现状结合起来, 尤其是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如学生在校期间, 除了要进行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还要具体到中小学教师的技能培训, 并且在学校学习期间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 一般实习期不能少于6个月。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 学生要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 可以在学校的相关岗位实习, 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管理能力。总之, 只有教育学自己发生改变才能利用社会发展带来的发展空间, 否则依然难以改变受冷落的局面。

3. 提高学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工资分配作用。

个人对教育的选择, 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是重要的考虑要素。如果我们能提高学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工资分配作用, 将会极大地刺激教师提升学历的积极性, 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教育学也会借机得到大的发展。美国20 世纪80 年代开展的教师专业化运动中, 就采取了提升工资水平来刺激教师追求更高学历的做法, 当然这项措施的出台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就是教育学的巨大繁荣。因此我国也可以出台相应措施, 提高学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工资分配, 提高高等人才的工资水平, 根据学历的不同, 提供差别待遇。如引进学历工资制度, 将其与职称工资制结合, 这样有助于积极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 与之相随, 也会促进教育学的繁荣。

参考文献:

[ 1] 钱钟书. 围城[ 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91: 72.

[ 2] 张丹, 李淑华. 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J ]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 , 2008( 6) .

[ 3] 傅松涛, 王俊景, 郑丽君, 赵晓凤, 何逢春. 中美教育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J] . 国外教育研究, 2004( 4) .

The future Prosperity of Chinese education science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China-US Educ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YANG Rong-wei , TANG Qiong

( H enan Agricul tural U nivers ity, Zhengz hou, 450002, H enan, China)

Abstract:Neo-inst itut ionalism sugg est s that organizations ar e af fected by both inst itut ional env ir onmentand techno logical one, and w hich are rang ed by a / co nt inuous chain betw een these tw o environment s.The eff iciency-mechanism takes a ro le in a technolo 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leg ality-mechanism in an institut io nal enviro nment. It is meaningful for achievement appraisal o f organizatio n to use / quant itat iverate to show the org anizat ion. s degr ee affected by these tw o environments. By this, Organizat ions within Univer sit ies may have been div ided into st ro ng inst itut ion-w eak techno logy , st rong technolog y-w eak institut io n and middle,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 r scientif icly establishing achievement appraisal system oforg anizat io n. At the same time, thro ug h hav ing analysed systematically the samples, Scot t. s view point ,that the schools belo ng to st rong inst itut ion-w eak techno logy o rganizat ions, is v er if ied by impact degr eefrom tw o enviro nment s.

Key words:or ganizat ions; achievement appraisal; neo-institutionalism theor y; inst itut io nal enviro nment ;technolo gical environment

上一条:一个人才悖论:农村师资缺乏与大学毕业生“准入难”--唐松林,刘静当代教育论坛 2012年第4期 下一条:高校教师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与推广策略探讨--姚利民,刘玉玲,龙跃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1卷第02期2012年3月)

关闭

Copyright © 2022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电话:0731-88822454 邮箱:jxtan@hnu.edu.cn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