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731-88822454

【云麓教育论坛第164期】黄福涛: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量变与质变分析——历史考察与国际比较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0日  点击量:

516日下午,教育科学研究院“云麓教育论坛”第164期于银杏楼102报告厅举行,黄福涛教授以“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量变与质变分析——历史考察与国际比较”为题作报告。此次讲座由徐丹副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近60人参会。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阐释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中国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性质变化的分析框架和分析高等教育中国模式三方面。

讲座伊始,黄福涛教授通过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阐明了“何谓高等教育普及化”。他指出,相较于以毛入学率的数量规模作为发展阶段划定依据,飞跃背后的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更加值得深究。因此,黄福涛教授分别从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高等教育职能、课程与教学形式、学生的“生涯”、高等教育机构特点、权力中心和决策、学术标准、入学机会和选拔、学术管理形式、内部治理十个维度分析了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性质变化的特征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他认为,在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入学机会和选拔”以及“内部治理”三个维度发生了明显质变,但其他维度质变尚不明显。

紧接着,黄福涛教授从国际比较视野出发,对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普及化质变标准的比较,阐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基于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建构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性质变化分析框架,包括入口(入学机会、学生选拔)、内部(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内部治理和机构管理者)和外部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和高等教育职能)三大维度,阐明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特征和影响。

随后,黄福涛教授援引相关国际和国家统计数据以及先行研究成果,深度剖析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中面临的问题,并从高度市场化、严格选拔、公办主导和开放系统四个维度阐释高等教育中国模式,探讨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面临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路径和经验,黄福涛教授针对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六点治理对策:其一,重构政府与高等院校的关系;其二,平衡政府管理、大学自主办学、大学问责制和基于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其三,进一步分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与功能;其四,大力促进高等院校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变化;其五,加大政府对包括民办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在内院校的投资;其六,增加各院校办学自主权。

在自由交流环节,余小波教授、蒋家琼教授、袁建林老师、刘旭同学、刘珍慧同学等就“教育学院如何发展”“高校可持续发展”“从学生的微观教育现象视角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老龄化和少子化背景下日本高等教育的启示”以及“教育现象的观察分析与教育理论的理解使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与黄教授进行深入探讨,黄教授一一回应,进行深入阐释。

讲座尾声,徐丹副教授对黄福涛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由衷的感谢,认为黄教授讲座理论深入浅出,论证结构严谨和结论精辟透彻。此次讲座从历史考察和国际比较的视角,帮助同学们理解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体会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预警功能,并启发同学们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中关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嘉宾简介】

黄福涛博士现任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终身教授。此外,担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2008-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2008年至今)、大连理工大学“海天学者”特聘教授(2010-2022)和浙江大学兼职教授(2018年至)。同时,担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基准协会理事、Richmond Th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n London董事会成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国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课程设置与开发、中日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大学学术职业的比较研究等。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用中文、英文和日文三种语言在国内、日本以及国际主要英文学术刊物发表百余篇论文。


供图:彭心力

供稿:李春治、彭心力


上一条:【云麓教育论坛第165期】史秋衡:大学学情规律与教育教学范式变革 下一条:【云麓教育论坛第163期】许宏:学术期刊编辑把握论文理论水平的基本尺度

关闭

Copyright © 2022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电话:0731-88822454 邮箱:jxtan@hnu.edu.cn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