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教育科学研究院“我的湖大对你说”活动于线上顺利举办。
此次活动聚焦助力新生深度感知学院文化、融入学术氛围,更致力于为其明晰职业发展路径,特邀郝汉副教授担任主讲,围绕学术研究与职业规划两大核心维度,输出宝贵经验与前瞻见解,为新生适配研究生阶段学习生活筑牢根基,赋能学业与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

活动开场,郝汉老师便聚焦学术研究的底层逻辑展开分享。他谈到,日常生活里的问题意识,源于对日常的反思性观察与主动关注,就像众人同看一本书,因反思深度、关注焦点不同,收获也各有差异,生动诠释了问题意识个性化养成的路径 。在理论视角的阐释上,他以“发现美的眼睛”作比,强调其独特性与平等性,每个人都有专属认知框架,不存在高低之分,关键是要站稳自身视角,而这正是开展研究的重要基石。
谈及研究方法,郝汉老师给出清晰指引。他建议大家先筑牢基础,至少精通一种实证方法,无论是质性研究还是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进阶,跳出“方法工具化”的思维,理解方法论背后的认识论与本体论逻辑,避免沦为方法的“奴隶”。
对于论文写作与发表,郝汉老师指出,选题要紧扣自身实践与理论视角,文献综述围绕研究问题展开,毕竟“确定研究问题是研究逻辑的起点”;遇到迷茫别独自纠结,主动和导师联结交流;做学术汇报时,强化内容结构性,让理论与实际循环递进、相互滋养,推动研究螺旋式上升。
视角切换到职业规划,郝汉老师打破“学术能力只适配学术领域”的惯性认知,提出能力迁移观——学术训练培养的反思性实践、理论建构能力,同样能在职业场景中发挥价值,这拓宽了新生对能力价值的认知,让大家明晰“学术积累可服务多元发展”的逻辑。针对不同发展方向,他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差异化准备建议:若倾向就业,研二就启动公共事业单位实习,提前适配职场需求;若打算继续深造,尽早布局论文发表,毕竟博士申请审核制下,论文发表周期长、竞争激烈,凭借“先发优势”才能更好破局。
这场“我的湖大对你说”活动,既为新生送去学术研究与职业规划的硬知识,又以“前辈分享”的形式传递出教科院的温暖传承。期待每一位新生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在学术探索与职业成长的道路上持续破局,书写属于自己的教科院精彩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