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骅峰,教育学博士,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教育史和考试研究等。
教育背景: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学硕士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学士
研究成果:
1. 第二作者. 招生考试改革的鉴古知今——“唯分数”与“唯升学”问题的历史探究[J].教育研究,2021(5).
2. 第二作者. 高瞻远瞩:中国高教2035与世界高教2050 [J].高等教育研究,2021(7).(《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21年第12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网络版)》2022年第4期全文转载)
3. 第二作者. 家庭资本结构视角下高中生高考选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1+2”高考选科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23(1).
4. 第一作者. “强基计划”热现象下的冷思考——基于考试制度的指挥棒效应[J].中国高教研究,2021(6).
5. 独立作者. 高中是否需要“双减”?——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双减”的原因、阻碍和突破[J].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2(2).
6.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对高考选科认识及意向的调查分析 [J].教育发展研究,2023(12).
7. 第三作者/通讯作者. 十年新高考改革的试点推进与成效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23(12).(《新华文摘》2024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24年第3期全文转载)
8.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 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的实证研究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3).
9.第三作者/通讯作者. 高中生高考制度满意度的东西部差异研究——基于高考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23(4).(《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2023年第4期转载)
10.第一作者. 论我国考试制度的指挥棒效应——基于历史考察视角[J].重庆高教研究,2021(6).(《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1期转载)
11.独立作者. 清代临桂科举奇迹析因:以陈氏家族为例[J]. 中国考试,2022(8).
12.独立作者. “双减”背景下职教高考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建构策略[J]. 现代教育管理,2023(8).
13.第二作者. 中国共产党百年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变迁、经验与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21(10).
14.第二作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的有序性分析——基于耗散结构理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6).
15.第二作者. 科举家族研究:科举学的一个增长点[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
16.独立作者. 论民国高校入学考试的指挥棒效应[J]. 教育史研究,2023(3).
17.第二作者. 2021年科举学论著目录[J]. 科举学论丛,2022(1).
18.独立作者.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读冯用军教授《科举学新论》有感[J]. 科举学论丛,2022(1).
19.第二作者. 2020年科举学论著目录[J]. 科举学论丛,2021(1).
20.独立作者. 大类招生培养视角下本科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研究——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分析[J]. 湖北招生考试,2021(3).
21.独立作者. 清代科举家族家风家训对地方社会影响探析——以临桂陈氏科举家族为例[J]. 科举学论丛,2020(2).
22.独立作者. “第十九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 教育与考试,2021(1).
23.独立作者. 清代临桂陈氏科举家族代表人物——以三元及第陈继昌为例[J]. 教育与考试,2020(5).
24.第二作者. “科举学”的出现、进展与前瞻——刘海峰教授访谈录[J]. 中外论坛,2021(2).
联系方式:whuafeng@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