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烨丹个人照
韩烨丹,女,汉族,中共党员,2018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师从蒋家琼教授。曾任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会文体部部长,湖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学习成绩排名专业第二,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国家级期刊论文,三篇论文收录至会议论文集。
获奖情况
2021.04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21届优秀毕业生
2019.12获湖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9.12获湖南大学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
2019.12获湖南大学朝阳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
2018.12获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三等奖
连续三年获湖南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
回忆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它生活在过去,存在于现在,却能影响未来。
——宫崎骏
如果说有一段时光,无论何时蓦然回首,都会带来生活的答案和乍喜的心情,大抵是我在教科院尝遍酸甜苦辣的三年罢。
01慎思笃行,格物致知
本科期间的我,曾主持过一个关于教学质量的大创项目,这个项目选题似乎注定了我与教科院的缘分,让我从哈尔滨到长沙,跨越大半个中国前来求学。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大有不同,更多的是对理论的深化、对科研思维的培养。我是个很喜欢在课堂上和老师互动的人,在公共政策分析和公共管理研究等课程上,对于老师的提问,我总能借助本科专业背景优势,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教育问题,并向老师积极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我也深知自己对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还有所欠缺,因而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专业课程上,总是奋笔疾书,生怕错漏老师每一次观点的外延。教育是一门学无止境的科学,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源源不断的课下积累补充。于是一年级的我将每周研读优质文献当成一种习惯,将阅读书籍当成一种兴趣,致使三年级撰写毕业论文之时,方没有打无准备之仗的无措之感。
云麓讲坛上提问
细数起来,三年中参加了四十多次学术沙龙,在每一次沙龙最后的总结环节,我的导师蒋家琼教授总会升华主题,传达关于为人、处世的思考。其中,最常被老师提起,也是我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是“劳动是一种权利”。是啊,因为夜以继日苦心撰写出的一篇篇论文,让我得到了前往学者云集的学术会议的权利;也是因为主动参加导师课题的研究,让我得到了老师科研上的指导和与同门合作的权利。但凡辛苦,都是一种特殊的礼物。当然只顾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还是只能原地踏步。记得在一次暑期乡村教育调研时,面对初次开展实地调查的任务,无论是设计调研方案,还是联系调研对象、获取调研数据都倍感困难重重。经历了访问县教育局、村小学的数次闭门羹后,我突然想到本县政务上网的新闻,马上动身在县政府网站上找到了县长信箱,向县长写了一封请求科研协助的信,并附带导师提供的公函,没过一天便得到了县长秘书的回应,于是我便在县政府的统筹安排下,一路畅通无阻地完成了此次项目。调研结束后的沙龙中,我曾分享了这次经历的感悟:“遇到挫折在所难免,有时候并不是一条路走到黑就会有出路,而是要学会转换思路,抓住时势,方能看见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五届全国教育论坛
向县长写信访诉求
02赓续传统,任重道远
“斜杠青年”一词在微博盛行的时候,我还打趣过研二的自己是不折不扣的“斜杠研究生”。学生、文体部部长、支部副书记、壹行志愿者、教务处助管...实在难以想象,当时身兼多职的我,是怎么顶住繁忙且压力重重的生活依然笑面朝天的,大概是每一件事情完成后心底的满足感(主要),和烦闷时一顿又一顿鸡公煲的慰藉(次要)吧。回想起来,这些角色都有其开始的契机。加入文体部是源于来湖大报道时的惊鸿一瞥,因为那个自称是我老乡的漂亮小姐姐,初入研究生的我便毫不犹豫的进入她所带领的文体部,学习举办活动,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经过一年的磨练,到研二我已能独当一面,我开始创新的元旦晚会形式,尝试与外院合作。都说耀眼的舞台背后,都有数不尽的辛酸,这一次与体院联合办晚会也是充满了坎坷。主题的策划、工作的分配、节目的安排、现场的执行、资金的统筹,都需要不停地协商,消除分歧,谋求一致,我已记不清与体院负责人语音通话过多少次,甚至在晚会举办的前一天,我还与玲姐、俊雅跑遍河西大学城,去敲定服装造型等遗留事宜,感念当时各位研会小伙伴的辛勤付出,第一届合办的晚会才能圆满落下帷幕。通过这次活动,以及第一届啦啦操队斩获的规定套路第三名、自选套路第二名的好成绩,我院研会在校里打出了教科招牌,看着一张张文体奖状,和金光闪闪的“十佳研会”奖牌,一幕幕同学们拼搏的场景像走马灯一样闪过,不禁感慨,有时候一瞬间的美好带来了努力的契机,不要吝于善意,不要疲于努力。
主持支部换届大会
元旦晚会文艺部合照
03长风破浪,不忘初心
2020年是个极不平凡的一年,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湖北省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身在湖北省的我,遭受了心灵的巨大冲击。焦虑、担忧、害怕每天萦绕着我,踏实的睡眠都得十分困难。蒋老师在知悉我的情况后,经常与我进行网络、电话沟通,教我规避掉负面信息,独立思考,相信国家和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不被网络上的假舆论牵着走,渐渐地,我走出了心理阴霾,调整好了状态,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了一篇小论文,并通过一次次师门会议的建言献策,加上一次次重新的审视打磨后,让这篇小论文找到了它的归宿,被《煤炭高等教育》录用,实现了学术研究的突破。此外,调整好状态的我,也意识到自己身为一名支部副书记,应承担起这特殊时期党员的担当,于是号召支部委员们头脑风暴,策划了一场“共抗疫情,爱国力行——践行党员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支部党员同志们向疫情下的“逆行者”致敬,再一次增强了四个自信,补足了信仰之钙,为抗疫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经历了疫情的我,仿佛给身心塑造了一件盔甲,再大的风浪,我依然能够坚毅前行,如果能够在这个风浪里像我的导师和同学们一样,给予其他人一些帮助,那便是极好的了。
疫情期间组织主题党日活动
04学会选择,不负青春
表现我们真正的自我,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比我们所拥有的能力更重要。选择来湖大教科院如是,毕业后就业方向的选择亦如是。在就业这条路上,我可以说是磕磕绊绊、身经百战了。秋招于我而言,似乎是灰暗的,早起、面试、复盘、收拒信,日复一日,挫败感快要将我淹没之时,小菊对我说:“可能你并不适合互联网公司,要不换个方向试试?”听罢她的话,我陷入了思考,翻出了以前做的MBTI职业性格测试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拥有丰富的学生干部工作经历是我最大的优势,而这正是高校的岗位需求,基于此,我开始转变视角,去尝试我从未想过的就业之路。在文静、映雪备考的指导下,在师门聚会中老师的面试点播下,以及自己早出晚归直至图书馆闭馆的奋战下,我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湖北大学的offer。回想起长达5个月的求职路,虽说努力是必须的,但运气的加持也让我如有神助,过往的失败也成为助力我成功的经验,正像俊雅说的:“我们最后都选择了一个曾经不会选择的路,可能是命运开的玩笑,也可能是你并没有发现,你有多适合这条路。”
“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是我湖的校训,也是我的人生信条。在我看来,“实事求是”就是要脚踏实地,心怀赤诚,在实践中淬炼,实学实干,埋头苦干;“敢为人先”就是要承担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伟志向。翻看自己三年前懵懂稚嫩的照片,这三年的成长,厚植了自己敢拼敢闯最坚实的底气,化为双眼中愈发自信的光芒。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如果说教育是点亮星光的事业,那选择从事教育事业的我,征途必将是星辰大海。
毕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