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731-88822454

第五届“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在我校举办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4日  点击量:

    1222日至23日,由我院主办的第五届“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在枫林宾馆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长沙,共同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问题。

论坛开幕式由学院总支书记张浩同志主持, 副校长谢赤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谢赤教授对各位专家和学者的光临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对高层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我校自2012年举办首届“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五届,论坛主要邀请境内外教育研究界知名学者与会,采用专家主题发言、自由讨论等形式进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形成了丰厚的科研成果。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他相信参与本届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一定能擦出智慧火花、形成丰硕成果。

湖南大学副校长谢赤教授致欢迎辞

论坛专题研讨阶段主要由院长余小波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和教授从高等教育质量理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高教质量与评价的国别及地区比较等方面展开探讨,充分阐述各自的看法和观点,产生思想的碰撞。

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教授通过我国大学治理管理采取绩效管理的方式是否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切入,对大学内部治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标准进行了反思,从九个方面表达了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看法,指出绩效管理在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短时间也许有效,但对大学可持续发展不利。

南京师范大学胡建华教授从5个方面谈了我国教学质量保障的转变与发展,并由此引入并探究了课堂行为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胡教授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涵盖多方面,而大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保障课堂质量对于学生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男星教授通过对全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的数据,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存在的教学组织、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效果三个问题。由此,张教授呼吁要以OBE理念和专业认证来获得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最后,张教授还强调了实践对逻辑验证的重要性,大学质量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提升。

三亚学院副校长洪艺敏教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可以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度、学校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度和学生的学习获得度等四个维度来探讨。教学质量最终要沉淀为学生素质的提升,素质的高低并不能全部被量化,因此高等学校在制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应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西安交通大学陆根书教授指出,关注本科教育质量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陆教授以学生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了不同专业、不同水平院校的学生课程学习经历之间的差异。最后,陆教授就当今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河北师范大学薛彦华教授提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这个发展主要体现的是国家利益的诉求,仍存在只关注外在结果、忽视个体差异性和主体性的问题。为实现高教师生可持续发展最大化,薛教授认为应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耦合,具体表现为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统一,并且营造以人为本的质量文化。

北京大学蒋凯教授以大学办学应当超越大学排名为主题,从大学排名的现状、可取之处及其问题三个方面探究了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蒋凯教授认为,大学排名符合社会的需求,它向大学消费者,包括社会、学生家长、董事会展示了大学的发展质量,也成为学生择校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如果过分依赖排名,则会出现扭曲大学办学行为、重科研轻教学和人才培养、办学趋同三个方面的问题。

南京大学操太圣教授分析了教育绩效评估的几个因素。他认为教育绩效评估可从可量化、可监督、可比较三个方式着手。评判的标准虽然规范了教师的行为,但是有可能让教师把教育评估当成竞赛而对教学减少关注度。因此他认为应当保障教师在评教中的主体性,即提高教师对评价指标体制的熟悉度,且着重从评估结果对教师是否有影响来进行评判,看教师是否通过评估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程莹副教授围绕大学排名与大学发展的主题,从大学排名产生原因、功能、问题与挑战以及大学如何应对排名四个维度进行了探讨。程教授认为我国大学排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产物,大学排名的功能已经超越传统的择校工具。程教授对我国大学如何应对排名提出了建议:第一,大学排名要服务于大学宣传和展示;第二,鉴别有价值和无价值的排名;第三,寻找排名指标与大学内涵式发展的交集。

厦门大学郑若玲教授以奥地利和韩国的师范生选拔制度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两国师范生选拔制度的现状,总结出两国师范生选拔制度呈现出的评价方式多元、评价标准有效、评价内容科学等特点,并提出了对我国师范生选拔的几点启示。

湘潭大学廖湘阳教授基于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变、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提出了对新教育理念的思考。他认为要从多样化视角来指导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一是改变过去只重标准的评价方式,更多关注学生的意愿;二是共性的科学技术与个人特殊知识的结合;三是高等教育质量结构从个人知识素质向综合素质转变;四是学生能力的存在方式转变为利用外在事物的关联来解决问题场景。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段慧兰教授以湖南省开展的专业综合评估为例,提出了自己关于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看法:一是要做实培养指标,特别是对二级指标的具体化;二是要对高校提交的数据进行核实,同时规范化、标准化审批材料;三是要提高评价专业性,组织专家进行元评估;四是高校应对评估结果作出积极回应,有效利用反馈信息。

湖南大学唐松林教授从哲学的角度给出了他对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他将教育质量划分为可评价的质量与不可评价的质量两部分,并从哲学根基、特征、动力机制、适应范围、后果追赶模式等方面做了深刻阐述。最后,唐教授强调只有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育人观和评价观,形成学术争鸣的氛围,最终才能实现大学质量的提升。

本次会议承继了以往历届“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轻松自由的沙龙式研讨传统,专家学者们紧扣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小规模、高层次、深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上一条: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升元教授来我院调研 下一条: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关闭

Copyright © 2022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电话:0731-88822454 邮箱:jxtan@hnu.edu.cn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