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发言,首先祝贺同学们毕业快乐!鹏程万里!
离别之际,祝福的心愿从你们答辩完的那一天开始就挤满心头,但今天我更想说说《守护精神的力量》,从而能在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寻求通往成功与幸福的定力。
还记得南方周末的新千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你精神抖擞,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然而,当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骑绝尘,留下一个充满竞争与焦虑的生态,我们被内卷与996的辞藻压迫,被社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所裹挟,我想我们需要审视精神的力量,以此对抗社会达尔文主义。
精神的力量首先来源于与自我对话。教育的本质在于互动与建构。但是,“唯分数、唯升学”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湮灭教育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淡化生命的终极命题,造成我们主体性意识的不足。作为教育学毕业的同学们,要超越传统教育模式的狭隘,学会与自我对话,从努力奋斗的历程中建构对抗挫折的动力,也可以从美好的体验中建构打败丑陋的力量。荣格说,“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建构的尺度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发现你自己”是我们一生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
精神的力量来自于对这个世界的批判性认识。今天的同学们都成长于网络与数字化时代,五彩斑斓的虚拟世界全面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但我们要警惕网络世界的“乌合之众”与“集体无意识”。许多在网络世界大义凛然、扮演意见领袖,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冷漠者与“透明人”,这是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分裂。网络意见就像“鱼只有7秒的记忆”,流量暴政以后留下的可能不是经典观念而是永远的心灵创伤。阿伦特说,“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在一个全球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时代,要有对流行意见的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才能抵抗平庸之恶来守护人性的光辉,摆脱网络规训守望人类价值体系中的永恒力量。
精神的力量来自真实的体验。教育的扩张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但也带来了教育收益率的下降、知识与学历溢价的贬值。今天的同学们是回答这个问题进行量化分析的样本,但我们更应该从教育体验的视角进行检视。2018年我回到湖南大学工作,2019年6月跟随学校扶贫办去往我们学校的定点扶贫单位——隆回县白水洞村,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思想碰撞。这种碰撞是关于城市喧嚣与乡村宁静的对立,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急剧转换,关于经济与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关于理想与现实的隔阂,但我认为我是理解的。因为正是由于教育,我也从这个县的一个村庄走向县城、省城、京城以及南国的墨尔本。因为体验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才能感受到成长的力量。2021年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感动无数人,他开篇就说“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的面前”,我相信我们都是理解他的,因为我们都经历过生命成长中的艰辛与挫折、成功与喜悦。同时我也相信,爱晚亭火红的枫叶、岳麓书院的青瓦楼台、银杏楼偏居一隅的静谧,终将成为你认识与理解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不仅有你最美的年华和最富生命力的体验,也将成为你认识自我、改造社会的力量之源。
作为老师,衷心希望湖南大学教科院能成为你一生荣光的精神源泉。
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一生幸福!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