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731-88822454

读懂中国:周良驹老先生的家国情与湖大缘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1日  点击量:

图为周良驹老先生在家与教科院师生的合影

2019年5月14日下午,在校关工委的关照下,在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积极组织及参与下,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阳征书记与学生辅导员柏静老师等一行人来到了湖南大学红叶楼周良驹老先生家,对老先生进行“读懂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系列采访。周老先生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他的家国情与湖大缘,展现了老一辈湖大人数十载栉风沐雨,不畏艰难仍积极奋进的优秀品质。


少年时代

周良驹老先生出生于1933年的重庆,少年时代求学于重庆南开中学。南开中学极其关注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发,少年时代的周老先生也在丰富的校园社团活动中培养了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习得了吹拉弹唱各项才艺技能。


本应在学校完成学业的十六岁韶华,周老先生却毅然选择在重庆参军,于1949年12月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文工团的一员。

重庆南开中学校训



革命星火

1949年11月末,重庆解放,重庆南开中学首批投笔从戎的学子就达117名之多,其中也不乏女同学的参与。


周老先生还特别提到了一个人——赵大姐。赵大姐是一位男老师——数学教师赵晶片。他和蔼可亲,课后时常带着学生在操场跳秧歌舞,唱从解放区传来的民歌《山那边有好地方》。因赵老师皮肤白皙,舞姿优美,同学们就调皮地称他为“赵大姐”。赵老师是一名地下共产党员,解放前夕不幸被捕。


那天,国民党特务直接从南开中学教学楼抓走了三位正在上课的老师。临解放前,他们同时被惨杀于重庆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渣滓洞距离南开中学仅几公里,解放后南开师生前去帮助辨认遗骸,当时的周老先生看见了几个比篮球场还大的深坑,坑里堆满了烈士遗体,国民党的残暴统治令人发指。

渣滓洞监狱旧址陈列的烈士照片(部分)

正因如此,当时还是少年儿郎的周老先生内心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要积极投身革命的决心。“革命理想大于天”的信念,从此在他心底生根萌芽。



如歌岁月

在周老先生长达15年的部队生活与军旅生涯中,他作为军文工团员参与了湘西剿匪;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员亲历了朝鲜作战。提到抗美援朝的经历,周老先生回忆到:他们是1951年3月跨过鸭绿江入朝,1954年9月朝鲜战争胜利后才回国。在前线的军文工团不仅担负着为战士文艺演出、活跃战地文化生活的职责,而且还要承担火线上的宣传鼓动工作。


周老介绍说:“部队对文艺工作很重视,像《白毛女》、《为谁打天下》一类歌剧,映射出来的家国情怀,对战士们的心灵震撼是很大的。”

《白毛女》剧照

接着,他特别讲述了一次在朝鲜战场火线演出的经历。1952 年冬天,部队与美军在“三八”线附近的山岭地带对峙,敌我双方都在伺机决战。


1953 年元旦前夕,军文工团奉命组织了几个火线演出小组,每组五人,送戏上前沿阵地,慰问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们。周老先生所在的演出小组艰难地来到了某部1营1连的坑道洞口。坑道只有一米来宽、两米多高,一直通向大山深处。


坑道里每隔 10 来米远就放有一盏豆油灯照明,在坑道两侧的墙体上,还挖有许多一米来宽、两米多长的小洞,用来作战士们的“睡铺”。坑道俨然是一列等待启动的火车——中间是过道,两旁的小洞就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卧铺铺位。


慰问演出开始,演出小组用一个“铺位”作后台,演员就站在“铺位”前表演,战士们则分两行坐在坑道两头观看。一位很受欢迎的女声独唱演员,在连唱了三首歌后,由于坑道里人多空间小,大脑缺氧晕倒了。战士们很受感动,强烈要求为她请功。周老先生还担任了“打快拳”的任务,所谓“打快拳”,就是每到一个演出点,立即搜集那里的英模事迹,马上编成快板、顺口溜或唱词演出。由于能够及时反映和颂扬战士们身边的好人好事,这类节目在火线演出中很受欢迎。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文艺演出虽然简便短暂,但却如春风细雨,为前线战士们带去了难得的文化滋养和精神鼓舞。



终身学习

周老先生十分感怀部队的素质教育。周老先生说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深深浸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心之中的,而军旅生涯十五年,最值得珍惜的就是让他明白了信仰和奋斗的重要。


1955年,为提高部队基层军官的文化素质,广州军区在湖南南岳开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1文化速成中学。周老先生被组织安排前往学校担任语文教员。


据他介绍,来参加学习的学员都是从军区各部队和边防公安军中抽调上来的连、排级干部,这些干部们年青有为,且都已经过战火锤炼,军政素质良好,但入伍前都没有接受过初中甚至小学的文化教育。


面对国防现代化、正规化的发展需要,这些年轻人对于知识的渴求可谓如饥似渴,都迫切要求尽快提高文化水平。周老先生说:“面对这些战友,我甘愿尽己所能当好教员为他们服务。”


因为教学需要,1956年经组织同意,周老先生报考了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函授班并被顺利录取。通过几年在职进修,他以优等成绩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


与此同时,周老先生又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广州军区文化教育积极分子,并作为军校代表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军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当时部队提出军队要“工农干部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周老说这样的倡议使得他和他的战友们都得到了“素质充电”的好机会。



湘约湖大

1965年,部队组织鉴于周老先生在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立场坚定、不畏艰难、对部队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有积极贡献,且又有大学学历,同意了周老转业到地方教育战线工作的要求。


时年32岁的周老先生转业到了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后又转至教务处从事电化教学和教育研究,最后进入湖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在周老先生参与了学校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虽然遭遇过“文革”十年的时代磨难,但也亲历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尤其是见证了新时代大学教育蓬勃发展的繁华春天。


周老提到在他主持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的五年,设在岳麓书院内的办公室给他留下了许多珍贵而难忘的回忆,周老先生动情地讲到:“办公桌的窗外就是岳麓书院中门前的庭院,我睁眼就能看见‘名山坛席’的匾额和‘纳于大麓’、‘藏之名山’的楹联。中华文明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崇文重教,我每天都能见到窗外川流不息的瞻仰者恭敬的目光和庄重的步履,因此更加体会到了文化是最坚韧的历史纽带。我们是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相信在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下,在新时代的伟大政党和英明领袖率领下,只要大家坚持奋斗不息,就必能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的未来,作出更大历史贡献。”



晚年生活

光阴不居,时节如流。1995年,周老先生从湖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光荣退休。


谈及晚年生活,周老先生神采奕奕地向教科院师生介绍起了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喜欢唱歌,加入了学校老年合唱团,一唱就唱了十年;七十岁后又迷上了摄影,常带着“长枪短炮”刻录着校园和岳麓山,他追求着要以独具匠心的画面来留存住湖南大学的每一次变迁和每一分美丽。


采访渐近尾声,周老先生娴熟地打开电脑,得意地向教科院师生们展示他的摄影作品,并赠送了一册他八十高龄时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专题摄影集《千年学府 山水书香》。

周老先生和他的“宝贝”们

周老先生还保持着对祖国社会的密切关注,并就最近的新闻热点饶有兴致地与教科院师生进行了交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辅导员柏静老师向周老先生推荐了“学习强国”这款宝藏APP,引得老先生连声称赞。周老先生以他人生经历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而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周老先生一样拥有家国情怀的湖大人一路热切求知、谦卑躬行,才使得湖南大学这样一所千年学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数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湖大人正在点燃着无数星星火苗,成为照亮别人、照亮民族的新光火。

教科院学生向周老先生介绍“学习强国”app




本文荣获2019年湖南大学“读懂中国”主题活动征文二等奖

下一条:院友故事 | 张爱平:扎根乡村 建功基层

关闭

Copyright © 2022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电话:0731-88822454 邮箱:jxtan@hnu.edu.cn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