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731-88822454

【开学典礼】罗仲尤院长致辞:坚持守拙求进 选择有限目标 着眼使命驱动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2日  点击量: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教育科学研究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学院向277名新同学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湖南大学教育学科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1929年省立湖南大学期间就设立了教育系,主要目的是为湖南省培养中等学校的师资,首届招生10人。从创办到1941年,共92人毕业于教育学专业,占全校毕业生总数8.4%。非常高兴的是,今年我院在校生规模创历史新高,本次入学的新生中,博士生8人,硕士生142人,其中公共管理学18人、教育学 21人、教育管理111人,男生11人、女生139人,来自湖南、河南、江西、山东等20个省份,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90余所高校。此外,本次入学的新生中还有127名同等学力学生。各位的加入,让银杏楼焕发出更加充沛的青春活力与激情,你们的青春足迹也将在这所最富历史文化传承的千年学府留下最好的印记。

前天下午,学院举行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院工组织拍了张“全家福”,同时也在群里发了张1993年教科院前身高教所全体教师的合影,徐丹副院长说一对比太有震撼感了。非常欣慰的是,我院教职工规模也同步达到历史之最,今年又引进了来自芬兰奥卢大学的汪丽娟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张恩铭助理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潘香霖助理教授。与此同时,学院学科建设也喜事连连,不仅叶甲楚、霍少波、张恩铭三位助理教授获国家级教育规划课题立项,AZEEM副教授、宋琼将助理教授在英文国家顶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十四五期间,我院教师人均主持国家级课题数、发表英文国际顶刊论文数均居全校人文社科类学院前列。

2025年是湖南大学的“文化建设年”,一流大学区别于二流大学,在文化上至少有两点,一流大学是使命驱动、内源推动,而不是指标驱动、外力推动,表现在主体性激发上;二是一流大学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更明白自己不干什么,表现在目标选择上。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也作三点分享:

第一,坚持守拙求进,做志业的深耕者。“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守拙不等于守旧,也不等于没有方法蛮干。在这个追求“快”和“效率”的时代,我们更应强调在学术道路上、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并没有多少捷径可走,没有一项真正的成就,可以不经过沉淀与积累而轻松实现,都是对某一领域长期坚守后的不期而遇。即便快速迭代的数字技术让我们减少了不少传统的辛勤劳作,但永远替代不了我们自身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是常说的批判性思维,同样源自坚实的构建理解与深思熟虑。正如杜威所强调,真正的反思需要一种智力上的“坚持”。希望各位同学怀抱仰望星空、宁静致远的宏大追求,把学养的积淀作为一门必修课,靠真才学立言,靠真本事立身,以脚踏实地、守拙求进的态度去成就人生的精彩。

第二,选择有限目标,做专注精进的佼佼者。前期有个短视频让不少人关注,大概意思说曾国藩有句名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其原文出自《曾国藩日记》的这段话:“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大意是:心灵上没有别的东西沾染着,事情来了,就依着它接应,没有来的时候不去想,专注当下的事情,过去后也不再留恋,这就是所谓的虚,就是所谓的诚。这几句话后被蔡锷引入《曾胡治兵语录》,他掐头去尾,一直被大家所推崇。各位同学进入教科院读研,这是人生的新起点,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首先要胸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把追求学问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切过往的风雨兼程,无论辉煌还是黯淡、无论愉悦还是忧伤,都可以看作是对过往的致敬,借用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那句经典台词,“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是可期”,尤其是哪些烦心事,该挥一挥手,轻装出发;其次,对当下的事情要懂得做好选择,也就是接应的时候不着杂念,避免因陷入“无穷琐事”而导致平庸。我们从事研究工作,绝不能随波逐流、朝三暮四和左顾右盼,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和学术风气比较浮躁的情况下,事务繁杂很容易引起心乱,目标过度容易乱了方寸,选择有限目标予以坚持不懈的努力, 才是上策。最后,有些事情没有来的时候不去过多地思来想去,尽可能减少心灵的负担。当然,这绝非不要忧患意识,也不是少做未来规划,相反是对各种不确定性积极主动地去应对。例如,在出生人口快速下降的形势下,有的人总担心教育学专业毕业后的出路,要知道,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构建,从政策上就是要让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只要你足够优秀,未来必定可期。

第三,着眼使命驱动,做追求卓越的创新者。在功利化的时代中如何保持纯粹,在世俗化的时代中如何坚守崇高,在平庸化的时代中如何追求卓越,在教育强国时代强音中如何更好担当作为,都需要在座各位基于使命驱动而砥砺奋进。使命感作为一种积极的意义资源,能让我们体会到学习或工作的激情与力量,产生强烈的个人提升动机。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教育创新的小火种,而真正的教育创新是理念、方法、制度与文化的协同演进。各位要虚心学习导师为人为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但也要敢于超越、勇于突破,不被现有的思维框架所束缚,在独立思考中成长,在仰望星空中求索,在大胆实践中创新,教科院将为创新的种子提供土壤、思想的碰撞提供平台、创业的梦想提供后盾。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同学在湖大教科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学有所成、思有所悟、行有所获,度过一段获得感满满、幸福感爆棚的求学岁月!谢谢大家!


上一条:【开学季】我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圆满举行 下一条: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黄金梓博士后出站报告会顺利举行

关闭

Copyright © 2022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电话:0731-88822454 邮箱:jkybaijing@hnu.edu.cn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